找到相关内容464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元无我人,为谁贪嗔?

    始劫以来的习气,依旧执着这个身是我,依旧执着这一切缘生之物是确实存在的,这是有人、有我、有法。佛在经上说凡夫执有,就指这一桩事情。小乘人——阿罗汉、辟支佛就执着空,他们知道万法皆空,确确实实没有人、我...人生的真相。   “元无我人,为谁贪嗔?”这个境界阿罗汉就见到了,阿罗汉贪、嗔、痴、慢,这些烦恼统统断尽了,确实没有了,所以这一句话是阿罗汉以上的境界,不是我们的境界。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后,如果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|空性|忍辱|嗔恨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3501213287.html
  • 布施度须具一切不悭、施他二德

      仅仅破除了对身体和财物的悭吝,还不是布施度,因为:悭吝属于贪,而阿罗汉不但贪欲的现行就连贪欲的种子都无余断尽了,如此应成阿罗汉也圆满了布施度。所以,成就布施波罗蜜多,不只是遣除了布施障碍的悭执,还必须从内心深处发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惠施有情。   《大智度论》中有这样一段问答:   有人问:阿罗汉、辟支佛也能到彼岸,为何不叫波罗蜜?   答:阿罗汉、辟支佛的度彼岸和佛的度彼岸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六度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1103624296.html
  • 浅谈五百罗汉

    浅谈五百罗汉  罗汉,是阿罗汉的简称,梵名(Arhat)。有杀贼、应供、无生的意思,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。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,无明烦恼已断(杀贼)。已了脱生死,证入涅盘(无生)。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(应供)。於寿命未尽前,仍住世间梵行少欲,戒德清净,随缘教化度众。  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、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。在唐代《法住记》载,谓佛陀临涅盘时,嘱付十六大阿罗汉,自延寿量,常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3858602.html
  • 问:佛教界所用的法轮标志,为什么三个轮?

    法轮(梵语dharmacakra,巴利语dhammacakka),谓对于佛法之喻称。法轮之由来,乃由八正道(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)所组合,表征八项圣者的道法,修此八正道,可证得阿罗汉果乃至佛的果位。 三个法轮具足著三法印,行道者依此三法印辗破三界之见思二惑,因而断三界,脱六道,此法轮永远不休不止!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1178130.html
  • 谈罗汉名称及意义

      谈罗汉名称及意义   郑有为   不少信佛的人都不了解罗汉是什么意思,兹简介如后:   阿罗汉果位   罗汉,是阿罗汉(梵文Arhat的音译)的简称,原来指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...,得到此果,就不再回到“欲界”受生而能超生天界。   四果:是阿罗汉果,受了此果,他是诸漏已尽,万行圆成,所作已作,应办已办,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“生死轮回”之苦。得此果位的人,就称为阿罗汉,...

    郑有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079243.html
  • 泰国朝圣团到内蒙古呼和浩特观音寺朝圣参访(图)

    山门迎接舍利安奉舍利供养僧众为朝圣团诵经祈福 2009年8月15日(农历六月二十四日)泰国工业部组织的朝圣团一行49人到内蒙古呼和浩特观音寺朝圣参访,赠送了佛舍利及阿罗汉舍利,并供养观音寺住持澄还法师及僧众三套南传佛教袈裟,澄还法师等热情接待了朝圣团一行。(本站通讯员 子铃 报道)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09002888816.html
  • 佛说: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

    佛言: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;慎勿与色会,色会即祸生。得阿罗汉已,乃可信汝意。 ——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·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》 【宣化上人讲】   这是第二十八章,佛知道我们人这个“意”,就好像一匹马似的,难调难伏。还有这个“色”,无论男色、女色都应该离它远一点。你不离它远一点,就会有祸生。可是我们众生从无量劫以来,就是恣情纵欲,在六道轮回里打转转,不能证得阿罗汉果,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21551191240.html
  • 灰身灭智与寂灭无为──早期印度佛教的解脱观

    ──阿罗汉  早期佛教是以阿罗汉为修行极果的。‘阿罗汉’(arhat)一词的语义有三:其一是‘应供’,意谓阿罗汉是修行成就的清净圣者;是凡夫供养布施的福田,因此应该接受供养。其二是‘杀贼’,意谓阿罗汉之三毒(贪、嗔、痴)已彻底断尽,由五蕴所生起的苦已经止息,内心中所有‘烦恼贼’(即内心中之染污成分)已被杀尽。其三是‘无生’,这就是原始经典中所常见的‘不受后有’。意谓阿罗汉已经不会在轮回圈中流转生死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147468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而后随着烦恼分分减少,称为二果、三果,乃至烦恼究竟断除,称为阿罗汉果。从预流果至阿罗汉果,一般称为“四沙门果”。行者从断三结证初果,即超凡入圣,进入圣者之流。所以四沙门果,都是圣者之果位。   部派佛教中,有关“圣果”的论题,如预流者有退、无退?阿罗汉有退、无退?沙门果有为、无为?住五识退或意识退?等等,有种种异说,且诤论得非常激烈。本文〈论师的圣果观〉,即采取《异部宗轮论》、《大毗婆沙论》之资料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答本知法师问三则

      问一:阿罗汉位灰身泯智,许其果缚之报身迁谢,如木成灰而败坏,此灰身之义无疑。对‘泯智’之义疑云,岂阿罗汉之人无余涅槃时,智亦灭却耶?阿罗汉乃无智之圣人乎?无智何能断三界之见思惑耶?  答:此间三义,逐一解答:  一、阿罗汉是入有余涅槃,非入无余涅槃。以其但断见思惑,未断无明尘沙惑。但证方便有余土,未证常寂光净土,故非先余涅槃。言灭智者,是不用言灭,非断灭之灭。有部云:灰身泯智。阿罗汉...

    圆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653993.html